數字銀行發展趨勢
香港自2017年開始提出「智慧銀行新紀元」的概念,並從2019年開始發放數字銀行牌照。2020年3月至12月期間,香港8家數字銀行陸續開始營業。根據金管局2024年8月公布的《虛擬銀行檢討報告》,截至2023年底,香港8間數字銀行合共有220萬名存款客戶,在香港所有零售銀行的整體市場佔有率為8.8%,8間數字銀行的總客戶存款為HK$375億,較2020年底時增長了1.37倍。雖然8間數字銀行於2023年均未實現盈利 ,但自2021年至2023年間整體營運收入增長7倍,淨虧損收窄了15%。
雖數字銀行用戶數量大增,但很多人仍對數字銀行有不少疑問,如資金是否安全?沒有實體分行,數字銀行的風險是否較高?下文為大家詳細解答。
數字銀行是什麽?與傳統銀行有何不同?
數字銀行即是以全數碼途徑提供服務的銀行,從開戶、存款、貸款等所有銀行業務都可在網上辦理。數字銀行和傳統銀行最大分別在於不設實體分行,可為客戶提供7/24全天候服務。此外,金管局亦規定數字銀行不應設立最低戶口結餘要求或徵收低戶口結餘收費,以積極促進普及金融。
香港現時共有8家數字銀行營運中,為客戶提供不同的銀行服務,分別為:
眾安銀行 ZA Bank﹑天星銀行 Airstar Bank﹑匯立銀行 WeLab Bank﹑理慧銀行 Livi Bank﹑螞蟻銀行 Ant Bank﹑Mox Bank﹑Ping An One Connect Bank及富融銀行 Fusion Bank。
破解數字銀行保安迷思
數字銀行的保安迷思其一就是資金安全,究竟存放資金在數字銀行安全嗎?其實客戶無需擔心,因所有持牌數字銀行均須遵守與傳統銀行相同的監管規定及相關法例,而且數字銀行的存款亦受到參與香港存款保障計劃高達港幣80萬的保障。
此外,有部分市民可能擔心相對於傳統銀行,深度依賴通過手機 APP 提供電子銀行服務的數字銀行更容易吸引到黑客的攻擊。而事實上,以科技為本的數字銀行更加注重數碼保安,對於客戶個人數據保護、資金安全等方面投放更多資源。
例如客戶進行遙距開戶時,必須要通過「電子化認識你的客戶 」(英文為 E-Know-Your-Customer, 或 EKYC)的電子身份識別流程。包括要求進行即時檢測客戶的面部和互動動作,以判斷是否為身分持有人,大大減少被冒用風險。
另外,在客戶進行資金交易時,大部分銀行除了要求客戶輸入交易密碼外,數字銀行的智能風險分析引擊還會在背後實時分析交易風險,按風險的程度可能要求客戶進行額外的身份核實,將未授權交易的風險減到最低。每次交易之後,數字銀行都會透過不同的電子渠道發送通知,一旦有賬戶異常都可儘快發現並阻止。此外,部分虛擬數字銀行亦可在手機應用程式上即時設定交易限額、鎖卡、停用賬戶、更改密碼等功能,客戶可按個人需要進行不同的設置以保護個人信息和資金。
額外知識 -銀行賬戶被凍結迷思
銀行賬戶被凍結常常讓人感到困惑和不安,許多人對此存在一些迷思。首先,有人認為賬戶凍結一定是因為涉及犯罪活動,其實這並不一定正確。凍結的原因可能僅僅是可疑交易或身份驗證問題。此外,許多人擔心凍結賬戶會導致資金永久無法取回,但實際上,只要及時與銀行溝通,提供所需的資料,通常賬戶可以順利解凍。
另外,還有些人誤以為凍結賬戶意味著銀行會主動通知他們,但實際上,客戶需要主動聯繫銀行了解具體情況。了解這些迷思有助於減輕不必要的焦慮,並能更有效地應對賬戶凍結的情況。
如金管局的《反洗錢合規科技:網絡分析》報告中曾提及,有數字銀行利用網絡分析發現多個賬戶之間的共通點以及透過內部監察,對可疑賬戶進行限制措施,攔截潛在金融犯罪。
數字銀行最新動態
金管局於2024年10年完成了「虛擬銀行」易名建議諮詢總結,指「虛擬銀行」的名稱已不合時宜,未能反映虛擬銀行於金融科技的應用和營運手法上的演變,且「虛擬」一詞有並非從事真實金融活動、或涉及高風險業務活動的印象。虛擬銀行已易名為「數字銀行(Digital Bank)」,以更着重強調虛擬銀行所採用的經營模式與金融科技的應用。
放心使用數字銀行!
數字銀行與傳統銀行遵循相同的監管規定和相關法例,無論是存款還是使用銀行服務進行理財,都能得到保障,資金不會輕易流失。只要我們遵守法律,不讓不法之徒盜用賬戶,並避免進行非法交易,無論是使用數字銀行還是傳統銀行,同樣輕鬆理財。
想了解更多不同信用卡的優惠?即刻上我哋嘅比較平台。
想知道最新嘅理財貼士,就要留意 MoneyHero Blog,同埋緊貼我哋嘅 Facebook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