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Hero

【滙豐股價 2022】00005滙控歷史高低位+派息分析 | MoneyHero

Written by MoneyHero | Jun 15, 2021 12:00:00 AM

回顧滙豐控股(00005)在2020年股價表現,用兩個字「低殘」去形容,散戶們應該不會反對。受累英國叫停派息,滙豐股價跌至上市新低,差點連「世紀供股價」都失守,實在慘不忍睹。MoneyHero除了回顧滙豐2020和2021年股價及業務表現,會與大家一齊回顧滙豐過往重點新聞及派息政策,亦為最高位及最低位入市的股民計一計數。

2020/2021年滙豐股價變動

滙豐銀行於1865年3月在香港開業,至今已超過150年歷史,截至2022年6月15日,滙豐控股 (00005) 市值逾HK$1萬億。滙豐作為香港老牌銀行及重磅藍籌股,加上長年穩定派息,過往一直是不少投資者的「收息退休」之選。

不過,2020年的滙豐控股可以說是「多災多難」,先是新冠肺炎已令大市滿佈陰霾,加上滙控在2月發表的2019年業績報告不及市場預期,股東應佔溢利HK$60億,按年大跌53%,令滙豐股價連日下挫,由年初的約HK$60一直跌至3月的HK$45水平。

到了4月1日,滙豐公佈接獲英倫銀行要求暫停派息(其他英資銀行亦接獲相同要求),故宣佈取消派發2019年第四次股息,為史上首次,市場大為震驚之餘,股價更是隨即應聲下跌,4月1日一度低見HK$39.8,為2009年3月以來的低位,當日最後收報HK$39.95,全日跌幅9.5%。其後日子亦一直受壓,甚少重上HK$40關口。

到了9月,滙控陷入洗黑錢醜聞及有傳列入中國內地的《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消息導致股價再插水,9月23日一度低見HK$27.5,較2009年的「世紀供股價」HK$28更低,創下歷史最低價。

不少投資者趁機撈底,平安資產管理亦在9月23日斥資HK$3.05億增持,股權由7.95%升至8%,成為滙豐最大股東,滙控股價亦見底止跌。9月28日,滙控反彈至HK$30.8收市,單日升幅逾9%,其後逐漸回升。英倫銀行亦於12月批准滙豐等銀行恢復派息,滙控股價在2020年最後一個月重返於HK$40水平徘徊。

踏入2021年,滙控股價繼續反覆向上,至2021年5月一度升穿HK$50,為自2020年3月以來高位,不過其後隨大市回落,至9月一度跌穿HK$40關口,其後逐漸回升,至2022年上半年徘徊於HK$50水平。根據滙控2021年全年業績,列賬基準除稅前利潤189億美元,按年增長1.15倍。

滙豐管理層對前景預測

滙豐控股(00005)在2022年第一季業績內表示,2022年貸款有望實現中單位數百分比增長,因此繼續對收入前景感到樂觀,且新冠疫情限制措施放寬後,業務表現有望回升,預期2022年收入將錄得中單位數百分比增長。

滙豐股價歷史高位

滙豐控股的歷史高位出現於2007年10月15日,高見HK$153.5,主要是受惠於業績帶動。

自2004年開始,環球經濟活動逐漸升溫,美國於2004年7月開始進入加息週期,其他國家亦相繼跟隨。至2006年6月,美國聯儲局已將利率升至5.25%,一般來說,加息有利於銀行股表現,因為在加息影響之下,銀行淨息差擴闊,即代表銀行可賺取更多利潤。根據金管局資料,2007年的香港零售銀行淨息差就一度達2%。

滙控業務因而受惠,公司在2007年7月30日公佈了中期業績,2007年上半年除稅前利潤達142億美元,按年升幅13%,創下歷史新高。2007年全年除稅前利潤則達242.12億美元,較2006年上升9.6%。

此外,滙控的派息亦保持增長,自2004年至2008年,每年首三季派息自0.13美元增至0.18美元,籠絡了不少「收息一族」。故滙控股價一直穩步上揚,到2007年的9月下旬到10月期間,一直維持在HK$140至HK$150水平。

滙豐股價歷史低位

滙豐於2020年9月23日一度跌至HK$27.5,為上市以來最低,主要原因是身陷政治困局及洗黑錢醜聞。

先是在2020年9月19日,中國商務部公佈《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指將對危害中國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外國實體採取香港措施,包括禁止相關企業在中國從事進出口活動及投資等。文件中沒有列出中具體企業清單,但中國官方媒體《環球時報》首席記者引述消息人士稱,滙豐控股極可能被列入清單之內。

除此之外,英國廣播公司(BBC)在9月20日報道指,滙豐銀行在2013至2014年間,在得知客戶涉及金融詐騙案的情況下,仍然允許其將8,000萬美元從其美國滙豐銀行賬戶轉至香港賬戶,直至騙徒被起訴才關閉有關香港戶口。

雖然滙豐其後回應稱一直有履行法律義務,檢舉相關活動。但在雙重打擊之下,本已低殘的滙控股價再度插水,9月21日跌穿HK$30關口,收報HK$29.3元。隨後的9月23日更一度低見HK$27.5,跌穿2009年的「世紀供股價」HK$28,亦是上市以來最低。

最高位買入而家蝕多少

滙豐2020年首三季股價走勢,基本上由HK$60一直下跌至9月底約HK$28,接近2009年3月「世紀大供股」的供股價HK$28,其後第四季雖然見反彈,但HK$40左右已見阻力,至2022年徘徊於HK$50水平。大家若無奈地在2007年10月歷史最高位HK$153.5買入一手400股,以大約HK$50股價計算,十三年帳面暫蝕HK$41,400(不計手續費),真的欲哭無淚。當然,如果將期間收取的現金股息及「12供5」的因素都計算在內,虧損將大大減少六成至HK$10,316,

不過有誰投資會想蝕錢呢…除非股價報復式反彈至約HK$70樓上,一手股民就有望「返家鄉」,近乎平手離場(不計手續費下)。

Tips:「12供5」供股,即是當年參與供股的股東,可以供股價HK$28,每持有12股獲配發5股滙豐股份。換言之,一手400股滙豐,可獲得400/12*5 = 166股。

 

 

 

 

 

 

 

 

 

 

 

 

 

 

 

 

 

 

 

 

 

 

 

 

 

 

 

 

 

 

 

 

 

 

 

 

一手滙豐 400股
「12供5」 可獲166股
最後持股量 共566股
 
400股成本 400股 X HK$153.5=HK$61,400
供股成本 166股 X HK$28 = HK$4,648
一手滙豐及供股成本 HK$66,048
 
持股期間每股共收息 約HK$51(6.49美元)
總股息 566股 X HK$51 = HK$28,866
扣減供股前166股未能收取的股息 HK$1,434
十五年來收取的股息 HK$27,432
 
以HK$50股價計算總值 HK$50 X 566股 = HK$28,300
最後虧損 HK$28,300(以HK$50股價計算總值)

+

HK$27,432(十五年來收取的股息)

-

HK$66,048(一手滙豐及供股成本)

=

-HK$10,316

 

 

 

如在最低位買入賺多少

滙控在2020年9月23日跌至上市最低位HK$27.5,如果當時無懼恐慌入市的散戶,同樣以約HK$50計算,不足兩年內一手帳面賺HK$9,000,回報超過80%。

如果以2009年3月9日出現的「33元海嘯價」計算,一手成本HK$13,200,若以HK$50計算,賺約HK$6,800。但再參考上面方式,計及股息和供股因素後,盈利則大大增加至HK$34,394

計算如下:

 

 

 

 

 

 

 

 

 

 

 

 

 

 

 

 

 

 

 

 

 

 

 

 

 

 

 

 

 

 

 

 

一手滙豐 400股
「12供5」 可獲166股
最後持股量 共566股
 
400股成本 400股 X HK$33=HK$13,200
供股成本 166股 X HK$28 = HK$4,648
一手滙豐及供股成本 HK$17,848
 
持股期間每股共收息 約HK$42.3
十三年收取股息 566股 X 約HK$42.3 = $23,942
 
以HK$50股價計算總值 HK$50 X 566股 =HK$28,300
最後總盈利 HK$28,300(以HK$50股價計算總值)

+

HK23,942(十三年來收取的股息)

-

HK$17,848(一手滙豐及供股成本)

=

+HK$34,394

 

 

 

滙控過去5年派息表現

不用多說,香港人一直以來買滙豐都是想收息,為退休作好準備。又有誰會想到,想當年的「獅王」滙豐會因一場新冠肺炎疫症,而在2020年初被英國政府要求停止派息,導致股價插水式下跌,股東們齊齊「財息雙失」,幸好在2021年已恢復派息,大家齊齊回顧一下滙豐過去5年的派息表現吧。

 

 

 

 

 

 

 

 

 

 

 

 

 

 

 

 

 

 

 

 

 

 

 

 

 

 

 

 

 

 

 

 

 

 

 

 

 

 

 

 

 

 

 

 

 

 

 

 

 

 

 

 

 

 

 

 

 

 

 

 

 

 

 

 

 

 

 

 

 

 

 

 

 

 

 

 

 

 

 

 

 

 

 

公布日期 派息事項 股息(美元)
2022年4月26日 中期業績 -
2022年2月22日 第四次中期業績 0.18
2021年10月25日 第三次中期息 -
2021年8月2日 第二次中期息 0.07
2021年4月27日 第一次中期息 -
2021年2月23日 末期息 0.15
2020年2月6日 被英政府叫停 -
2019年9月19日 第三次中期息 0.1
2019年7月24日 第二次中期息 0.1
2019年4月16日

 

第一次中期息

 

0.1

 

2019年2月1日

 

末期息

 

0.21

 

2018年9月18日

 

第三次中期息

 

0.1

 

2018年7月25日

 

第二次中期息

 

0.1

 

2018年5月4日

 

第一次中期息

 

0.1

 

2018年2月6日

 

末期息

 

0.21

 

2017年9月21日

 

第三次中期息

 

0.1

 

2017年7月19日

 

第二次中期息

 

0.1

 

2017年5月4日

 

第一次中期息

 

0.1

 

2017年2月8日

 

末期息

 

0.21

 

 

 

 

 

 

MoneyHero或本網站關於證券、投資、稅務,會計或法律意見的內容,都不會構成任何買賣投資要約、招攬、建議或意見,亦不涉及任何公司、證券或基金的產品代言、推許或贊助。MoneyHero.com.hk之內容僅屬一般參考,並非個人化的投資建議,也不構成買賣證券的誘因。

MoneyHero Global Limited及/或其分支機構不能,亦不會對任何資訊、特定投資項目之回報與可持續性,或資料來源的潛在價值,作出評估、驗證或保證其適當性、準確性或完整性。MoneyHero.com.hk可能透過本網站所提及的品牌或服務收取報酬。

相關閱讀:股票投資入門攻略:新手必睇策略及心得

相關閱讀:加息減息應該買咩股票?認識美國利率高低對香港股市影響

相關閱讀:【股票板塊】一文了解咩係藍籌、ETF、收息股同新經濟股!

想知道最新嘅理財貼士,就要留意 MoneyHero Blog ,同埋緊貼我哋嘅 Facebook Page